2025年4月29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生党总支、红外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党支部、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联合主办的首届“红外筑梦”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促进学科交融,激发创新思维”为宗旨,通过学术研讨、支部共建、科学家精神学习活动相结合的形式,构建多元立体的交流平台。论坛吸引了复旦大学和研究所师生60余人参会,上海技物所副所长、红外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胡伟达,红外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党支部副书记姚碧霂,上海技物所研究生党总支书记朱晓琳,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陆帅,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书记徐凯等出席活动。会议由所研究生部主任陈刚主持。
复旦大学师生首先参观了上海技物所科技成果展览馆,深入了解了空天光学遥感探测技术的广泛应用。学术研讨环节,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青年学子、学者围绕数学与物理学的交叉融合展开深度对话:博士后徐太阳以《数学物理中的渐近分析方法》为题,系统阐释了数学工具在复杂物理现象建模中的关键作用;博士生黄辰宇通过《智能红外光谱探测系统优化》的专题报告,提出了算法架构与硬件设计协同优化的新型技术路径;博士生石绪明在《智能遥感数据建模方法研究》中,展示了深度学习赋能遥感图像处理的创新成果;博士后许航瑀则从器件集成角度,在《感存算一体化光电探测器设计》报告中探讨了光电融合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与会者就“数学工具与工程应用的接口构建”“智能算法与硬件系统的协同设计”等展开充分交流,碰撞激发出多个跨学科合作的研究构想。
论坛期间,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与红外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党支部签署共建协议。陆帅在致辞中讲到:“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通用语言,其与工程技术的深度融合是创新突破的关键。期待通过制度化共建平台,培育具有交叉学科视野的复合型人才。”胡伟达表示:“当代科技创新已突破传统学科边界,青年科研工作者应当以开放思维打破学科壁垒,在交叉领域寻找新的增长点。”
会后,与会师生代表前往复旦大学“玖园”苏步青故居参观学习。这座承载着陈望道、苏步青、谈家桢等大师精神印记的院落,通过实物展陈与影像资料生动再现了“追求真理、严谨治学、家国情怀”的科学家精神,为青年学者学子树立了治学为人的典范。
首届“红外筑梦”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为研究生和青年科研人才搭建了跨学科对话的桥梁,未来将进一步拓展涵盖跨学科领域范围,持续推进论坛品牌化、常态化建设,构建上海技物所研究生培养的拔尖创新生态系统与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协同发展机制。
党支部共建
学术交流环节
苏步青故居参观学习
供稿:朱晓琳
编辑:虞慧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