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信息
姓 名:翁钱春
性 别:男
籍 贯:浙江宁波
出生年月:1988年3月
毕业院校:华东师范大学
学历学位:研究生/博士
技术职务:研究员
导师类别:博导
工作部门: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物理室
联系电话:021-25051865
电子邮箱:qcweng@mail.sitp.ac.cn
二、工作简历
2016.09~2018.08 日本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JSPS特别研究员
2018.09~2019.03 日本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特任研究员
2019.04~2022.03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基础科学特别研究员
2022.04~2023.03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先驱计划”研究员
2023.04至今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现任红外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三、学术兼职
无
四、科研工作简介
主要研究方向:
1) 基于半导体量子结构的红外单光子探测;
2) 红外近场辐射探测及超分辨纳米热成像;
3) 半导体器件中的微观能量传输、转换及耗散机制等。
长期致力于红外光子探测、红外被动近场显微镜的研制及其前沿应用研究。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发表在Science, Nature Communications, Nano Letters等国际知名期刊上。近期研制成功国际首套100K温区的红外被动近场超分辨显微镜。
荣获JSPS Postdoctoral Fellowship(2016),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SPDR Fellowship(2019),日本JST”先驱计划”学者(2020).
五、主要获奖成果
日本公益财团法人 花王艺术和科学财团“花王科学奖励赏”(2022年)
中国半导体十大研究进展提名奖(2021年)
日本财团法人NF基金“研究开发奖励赏(尖端测量)”(2020年)
中国光学十大研究进展(2018年)
六、代表性论文专利
1. Qianchun Weng, Susumu Komiyama, Le Yang, Zhenghua An, Pingping Chen, Svend-Age Biehs, Yusuke Kajihara, and Wei Lu, “Imaging of nonlocal hot-electron energy dissipation via shot noise”, Science 360, 775-778(2018). 第一作者
2. Qianchun Weng, Kuan-Ting Lin, Kenji Yoshida, Hirofumi Nema, Susumu Komiyama, Sunmi Kim, Kazuhiko Hirakawa, and Yusuke Kajihara, “Near-field radiative nanothermal imaging of nonuniform Joule heating in narrow metal wires”, Nano Lett. 18, 4220-4225 (2018). 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
3. Qianchun Weng, Le Yang, Zhenghua An, Pingping Chen, Alexander Tzalenchuk, Wei Lu, and Susumu Komiyama, “Quasiadiabatic electron transport in room temperature nanoelectronic devices induced by hot-phonon bottleneck”, Nat. Commun. 12, 4752 (2021). 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
4. Qianchun Weng, Vish Panchal, Kuan-Ting Lin, Liaoxin Sun, Yusuke Kajihara, Alexander Tzalenchuk, and Susumu Komiyama, “Comparision of active and passive methods for the infrared scanning near-field microscopy”, Appl. Phys. Lett. 114, 153101 (2019). 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
5. Qianchun Weng, Weijie Deng, Susumu Komiyama, Toru Sasaki, Hiroshi Imada, Wei Lu, Iwao Hosako, and Yousoo Kim, “Nanoscale thermal imaging of hot electrons by cryogenic terahertz scanning noise microscopy”, Rev. Sci. Instrum. 95, 063705 (2024). 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
七、培养学生情况
截至2024年7月,在读博士生5人,在读硕士生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