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信息
姓 名:陈凡胜
性 别:男
籍 贯:山东邹城
出生年月:1978年10月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历学位:研究生/博士
技术职务:研究员
导师类别:博导
工作部门: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工程三室
电子邮箱:cfs@mail.sitp.ac.cn
二、工作简历
2007年3月至今,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国家级专家。
三、学术兼职
中国激光青年编委
量子电子学报青年编委
四、科研工作简介
长期从事智能红外光电载荷技术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灵敏红外光电探测、新型多维光电探测与应用、智能化信息处理。围绕红外目标极限探测技术、高精度定量化遥感探测技术、高精度几何定位技术、基于人工智能的大数据处理技术四个核心技术开展研究。相关技术在智能机器视觉、无人机等空天目标探测、智能感知广域城市等民用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
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主持中科院创新、中科院重大创新、装备预研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重大型号项目、中科院先导A项目子课题、基金委面上项目等共16项。目前担任我国“地球大数据专项”卫星副总设计师,多个国家重大型号项目光学载荷项目负责人。发表SCI、EI论文32篇。是中科院青促会会员(2012),中科院第四届青联常委,九三学生上海市委科普讲坛专家。
鼓励研究生从事紧跟国际前沿领域并与应用结合紧密的创新性课题研究。要求研究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动手、多总结,在充分调研、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着力培养研究生独立科研创新能力。
五、主要获奖成果
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第二完成人,2018年)
中科院杰出成就奖 (红外探测关键技术研究,突出贡献者,2018年)
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天基高时敏探测技术,第二完成人,2019年)
六、代表性论文专利
1. GCPs Extraction with Geometric Texture Pattern for Thermal Infrared Remote Sensing Images,IEEE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letters,2020,通讯作者
2. Lightweight U-Net for cloud detection of visible and thermal infrared remote sensing images,Optical and Quantum Electronics,2020,通讯作者
3. On-orbit installation matrix calibr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on AGRI of FY-4A,Journal of Applied Remote Sensing,2020,通讯作者
4. A 3D Mask Presentation Attack Detection Method Based on Polarization Medium Wave Infrared Imaging,Symmetry,2020,通讯作者
5. Dimension Measurement and Key Point Detection of Boxes through Laser-Triangulation and Deep Learning-based Techniques,Applied sciences,2019,通讯作者
6. Modeling Background Response and Applications for Mid-infrared Remote Sensing Camera,Infrared Physics and Technology,2019,通讯作者
7. Improved distortion correc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s for large aperture infrared tracking cameras, Infrared Physics and Technology, 2019, 通讯作者
8. A method for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intra-pixel response of infrared sensor, Optical and Quantum Electronics, 2019, 通讯作者
9. A Correction Method for Thermal Deformation Positioning Error of Geostationary Optical Payloads, 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2019, 通讯作者
10. Development of a polar-view Kirkpatrick-Baez X-ray microscope for implosion asymmetry studies, Opt. Express, 2019, 第 10 作者
11. Multispectral registration method based on stellar trajectory fitting, Optical & Quantum Electronics, 2018, 通讯作者
12. A Colloidal‐Quantum‐Dot Infrared Photodiode with High Photoconductive Gain,Small,2018,通讯作者
13. 基于双镜头与面阵拼接的广域宽覆盖探测系统的拼接结构,发明专利,第一作者,(CN108593107 B)
14. 一种探测器填充因子的测试装置及方法发明专利,第一作者,(CN109286810 B)
15. 一种基于LSTM模型确定红外探测器闪元的方法,发明专利,第一作者,(CN109709624B)
16. 一种基于地面高温点的宽覆盖相机几何定位方法,发明专利,第一作者,CN108917933B)
17. 一种切入式星载大视场红外相机定标机构,实用新型专利,第一作者,(CN210862940U)
18. 一种大规模拼接焦平面探测器平面度测量装置,实用新型专利,第三作者,(CN209445998U)
19. 一种相机视轴变化的测量装置,实用新型专利,第三作者,(CN208688777U)
20. 搜索与跟踪一体化相机,实用新型专利,第四作者,(CN208689254U)
21. 一种多相机凝视探测系统,实用新型专利,第一作者,(CN207304715U)
七、培养学生情况
截止2021年7月,在读博士生7人,在读硕士生2人。已毕业博士生14人,已毕业硕士生10人。就业率:100%。主要就业去向:科研院所、高校、政府部门、高科技企业等。